坚定地走下去

发布时间:2019-03-06  来源:第二水文队

  从小生活在地质大院里的我,儿时的记忆中是爸爸工作时住的大房车和隆隆的钻机声;是姥爷家奇奇怪怪的“石头”和指针不停摆动的罗盘;是爷爷家墙上挂满的勋章、锦旗和那足有半米长的,据说有国家领导人在上面的大黑白照片。小时候听的故事,是姥姥讲的搞地质调查时土窑洞里让人头皮发麻的毒蛇;是姥爷讲的野外踏勘时,山路湿滑,多亏地质锤勾住树叉才幸免跌落山崖;是爷爷讲的夜晚在崎岖的山路上,坐在大车上与狼群对峙了一晚上的惊险,爷爷说那泛着绿光的狼眼这辈子都忘不了。这些都让不谙世事的我,发誓长大以后一定要走出地质队,一定不做地质工作。可是我又从他们退休后,翻看老照片、回忆往事的闲谈中,感受到了他们对曾经工作的热爱与执着、开心与自豪。

  后来机缘巧合我读了地质专业。曾经想过放弃,但基于从小对地质工作的好奇和我不甘放弃的性格,我选择了坚持。即使前方的路荆棘丛生,充满艰难险阻,我也要走下去。记得有位诗人曾写道:“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,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,它荒草萋萋,十分幽寂,显得更诱人,更美丽,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。”我相信黑暗过后一定会有一大片光明在前方等着我。

  可刚刚给自己鼓起的信心和勇气,就在一次野外实习时,从头到脚给我浇了一盆冷水。读研时第一次随导师野外踏勘,拿着小时候好奇的罗盘,激动又兴奋,我要继承姥姥和姥爷的事业,为祖国寻找宝藏了。没过几天,开始时的兴奋就离我远去,每天风吹日晒,翻山越岭,没有代步工具,第一天我的脚就磨出了血泡。多少次我手脚并用爬上去、滑下来,被荆条扎了多少次,摔了多少次都记不清楚了。饭无定点,走到哪就在哪凑合一口,有时甚至两顿合成一顿,疲惫不堪代替了激动和兴奋,当初的信誓旦旦开始动摇了。最让我崩溃的是有一天早上出门还艳阳高照,不到中午就开始瓢泼大雨了,站在土窑洞口躲雨的我们,忽然就被呼啸而过的大车,溅得满身满脸的泥水,看着自己这幅狼狈样,想想朋友们精致而漂亮的妆容,我真的想放弃了。

  直到有一天,学校的一位女教授在几千人的会场神采飞扬地做地质成果报告时,她的那份自信和她对自己工作的热爱,让我看到了曾经在祖辈、父辈们身上看到的“三光荣”和“四特别”精神。野外工作时,她跟我们是一样的辛苦,我暗自发誓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人,因为每次艰难的前行都是对人生的考验,每个痛苦的瞬间都是成长的印记,每种经历都是我需要体验的人生,那一刻我释怀了。

  2016年参加工作后,面对地勘行业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实体工作中巨大的压力,那无数个编写报告不眠的夜晚,那无数次野外调查的摸爬滚打,那本不该在我这个年龄生出的白发,都深深记录着我在这条成长路上的不易。记得工作没多久,在编写一个矿产资源压覆报告时,一个储量计算的问题,我熬了几个通宵,都没有太大进展,沮丧的我来到姥爷家,委屈地把一肚子苦水都倒了出来,姥姥一直拉着我的手,认真地听着我的满腹牢骚,姥爷给了我几条工作建议。那天他们跟我讲了很多,有安慰、有鼓励,但受益最多的是他们传递给我的精神和力量。那一刻,我充满干劲,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,我身上流淌着三代人对地勘事业的热血,我身上肩负的是祖辈父辈对我的希望和对地勘事业的殷切期盼,我必须坚定地走下去。

  前不久编写一个矿产资源调查报告,查阅原始资料时看到了姥爷的名字,瞬间我仿佛看到了老一辈地质工作者步履坚定地在崇山峻岭中穿行,仿佛看到了姥爷在唱《地质队员之歌》时那无比坚定执着的眼神,在我看来,那是一种神圣的宣誓,是时刻准备为祖国的地质事业奉献一切的决心。

  今年改革开放40年,也正值建局60周年,地勘改革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,局第一次党代会为我们地勘人描绘了新的宏伟蓝图,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,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地质人用青春和热血,继续传承我们这支特别能吃苦,特别能忍耐,特别能战斗,特别能奉献的功勋队伍曾经的辉煌。让我们在局、队党委的坚强领导下,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,为地勘事业谱写新的辉煌篇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