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化院“传承地勘文化 讲好地勘故事”征文选刊(四)

发布时间:2020-06-09  来源:物化院

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记得那年草原夜

  2009年5月的一天,我和我们综合物探公司的11名同事,经过两天的奔波,来到了位于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别鲁乌多金属普查项目工地,我们公司这次要做的工作是约40余平方公里的地面高精度磁测,然后根据磁测结果布置电法及后续工程。

  我们的驻地是在离工区20多公里的朱日和镇一个居民家中。

  简单地吃过午饭后,我们也顾不上休息,就进入工区对仪器进行各项性能测试,包括一致性试验,噪声试验,探杆高度试验等,并在工区内多处进行试验选择,最后确定了基点位置。

  做完这一切,都下午5:30了,接下来还要进行24小时不间断日变观测,以了解工区内地磁场变化规律,确定工区地磁场(T0)值。我们把日变站架起来,等仪器正常工作后,孙宏主动要求和另一名工人留下来看守日变观测站。

  我们回到驻地后,大家不顾几天来的劳累,技术人员李鹏忙着传输数据、计算、汇总结果,邵哲夫书记指挥大家支床铺被、洗菜、淘米、做饭,一直忙到晚上八点多,才吃上晚饭。这时,天已经完全黑了,想到孙宏他们还在旷野里看日变,还没有吃晚饭,我便不安心起来。由于大家都太累了,明天还要出工,于是,我赶紧拿了几个馒头,灌了一大壶热水,抱了三床棉被,开车朝工区驶去。

  晚上在草原上开车,由于标志性物体少,很容易迷路。尽管我一再告诫自己一定要睁大眼睛看清楚路,可是在驻地到工区的这20多里路上,我还是两次走错了路,一直到晚上10点多我才来到了日变站。

  我把车停在距离仪器100多米以外的地方(因为怕车体的铁皮影响磁力仪的读数),看见孙宏他们正在不停地小跑着,因为中午出来的时候热,他们只穿了一件衬衣,现在晚上温度骤降,又没有吃饭,他们一定是又冻又饿,正在跑步取暖。我招呼他们赶紧上车。看见他们冻得嘴唇发紫,一个劲地打哆嗦,我赶忙让他们把被子捂在身上,喝点热水,吃点馒头,这下才慢慢暖和过来。

  每隔一会,我们就要检查仪器电压是否充足,仪器工作是否正常。出去查看的时候一个人远远的用强光手电照着一个人查看仪器。在野地里呆整整一晚上,况且草原早晚温差大,夜里风大非常冷,孙宏同志总是抢着去查看仪器,来去都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冲刺。

  草原的夜真冷,仿佛要让我们再次领略北国寒冬的冷酷,是否想让地质队员畏惧它的淫威?殊不知,我们“物探人”征战南北,战严寒,斗酷暑已是家常便饭,这一点困难岂能吓到我们?

  草原的夜真黑,连月亮也不肯露脸,只有星星眨着眼睛,迷惑地瞧着我们这些“傻傻”的地质队员,可能它们搞不明白这几个人为何要在这漆黑的夜里露宿荒郊野外。

  草原的夜真静,只有“呼--呼--”的风声在车窗外呼啸。

  在这个又黑又冷又静的夜里,我们三个人就这样披着被子,蜷缩在车上。闭上眼睛,偶尔也会有害怕的情绪袭上心头,特别是想这里会不会有草原狼出没时,心就一下子提得紧紧的,间或看一下漆黑的车窗外,心忐忑不安的,生怕看到传说中的那一对对发绿光的眼睛。睡不着就会胡想。在期盼中,总是感觉时间过得太慢,这一次,我真正体会到了“慢慢长夜”的含义。

  磁力仪仿佛也明白我们的心事,一晚上工作正常!

  东方露出了鱼肚白,天终于亮了。

  看着沐浴在朝霞里的工区,草开始返绿,天那么湛蓝,我们走下车,迎接这崭新的一天。

  上午9点多,驻地的人来给我们送饭了。我一边吃饭,一边思考着今天的工作安排。忙碌而充实的一天又开始了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作者: 赵永庆